领导力分 3 个层次 ,你在哪一层?

西方很多学者都对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和研究,但很少从被领导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本文作者另辟蹊径,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对人的高级需求管理的能力,领导的过程就是管理他人需求的过程。领导力层次的高低其实和下属相关。


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null

1.领导力的 5 个层次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位美国来华的访问学者马克博士交流,我提出关于领导力的“5G 领导力”构想时,他向我推荐了约翰·麦克斯韦尔。


约翰是美国一位领导力方面的学者,他在其著作《领导力的 5 个层次》一书中,一方面列出了不同层级的领导应该具备的领导素质,另一方面他分析说明了各项领导素质背后被领导者服从的原因。


他的模型对于我重新定义领导力,提出“领导力是一种对人的高级需求管理的能力”这一定义,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约翰·麦克斯韦尔提出,一个经理人的领导力的水平可以分为 5 个层次。

null

图:领导力的 5 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作职位


下属为什么听我们的呢?因为我们具有特定权力,下属如果不服从,将会面临加薪无望和发展停滞的危险。下属因为担心失去生存的基本保障,而不得不服从我们的管理。


第二个层次,叫作认同


下属熟悉我们,了解我们,跟我们有感情,属于这个群体。在这个群里,下属可以爱人和被爱,受到认可和尊重。一旦离开了这群里,下属就会感到被抛弃后的孤独和不被认可的失落。因此,下属会因为人际关系的需求,而愿意追随我们。


第三个层次,叫作生产


因为我们创造了更大的价值,我们有工作的产出,我们有好的绩效,所以下属敬佩我们。


过去好的工作绩效,也正是我们能力的一种体现。因为跟着我们会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下属担心失败,想获得成功,所以愿意听我们的。


第四个层次,叫作个人发展


因为下属跟着我们,就会受到我们的指导,他们可以获得个人成长和进步需求的满足。下属担心自己没有成长和进步,所以愿意听我们的。


第五个层次,叫作领袖特质


我们就是一个“神”,就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意义。我们或许代表了:智慧、美丽、善良、健康、成功、进取等象征意义。


政治、经济、教育、文体、军事等各界的“明星”往往就是这种“领袖”层次。只有追随我们,下属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经过分析不难发现,领导力的 5 个层次理论与 ERG 理论有一些有趣的相关性(见表)。


根据约翰的观点,正因为我们的领导力层次是由下属的需求所决定的,因此对于不同的下属,同一个领导者的领导力层次也会有所不同。

null

表:领导力的 5 个层次理论与 ERG 理论的相关性


例如,有一个新的下属,他对我们不熟悉。他之所以听从我们的安排,是因为他不得不听,这是职位权力在起作用。


他对我们缺乏了解和感情,不知道我们的能力和成就,没有受到过我们的培养,也不知道我们的价值主张和我们头上的光环—我们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同时,另外一名下属跟随我们多年,他自己现在也已经成长为一名骨干员工了,他因为需要我们继续培养他,且对我们有感恩之心,因此听命于我们。那我们对他的领导层次就达到了第四个层级。


我同意约翰“领导力层次高低和下属的情况有关”这一观点,同时我认为领导力层次的高低其实和领导者、下属都相关。


我认为领导的过程就是激励的过程,就是管理他人需求的过程。一个人领导力层次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其对下属需求管理层次的高低。


对人们低层次需求的管理行为,不应该叫作领导行为,只有对人们较高层次需求的管理行为才可以称为领导行为。领导力,是一种管理人的高级需求的能力。

null

2.领导力的三个“道行”


领导力,是一种管理人的高级需求的能力。沿着这一条定义继续前行,我们就不难得出领导力层次的差异。我们也可以把领导力划分为若干个层次。


我想把它简要地划分为高、中、低共三个层次,其中高、中层次的领导力为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力”,低层次的领导力为一般意义上的“管人能力”。


结合 ERG 理论和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我们不妨将这三个层次由高到低分别叫作“圣道”“仁道”和“霸道”,即三个“道行”。


1.圣道


“圣道”的前提假设是,人是有梦想的。“圣道”博爱,认为人性本善。


“圣道”,指的是以德服人,成就人的价值,通过授权和教育等方式来提升人们的能力,帮助人们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因为相信而追随。


经理人,需要通过管理自己来成就一切,修己达人。


2.仁道


“仁道”的前提假设是,人是有感情的。“仁道”爱人,认为人性本善。


“仁道”,指的是以情动人,凝聚人的感情,通过关爱人们,支持人们,帮助人们建功立业,进而帮助组织获得成功。人们因为感激,而追随。


经理人,需要通过管理人来成就事情,用人成事。


3.霸道


“霸道”的前提假设是,人是有贪欲的。“霸道”不爱人,认为人性本恶。“


霸道”,指的是以权制人,抑制人的私欲,通过制度、规范、标准等要求人们为组织做出贡献,以帮助组织获得成功。人们因为恐惧,而追随。


经理人,需要通过管理事情来成就人,以事成人。


“三道”来源:


公元前 361 年,秦孝公即位后发布《求贤令》,商鞅奔赴秦国。通过三次见面,商鞅分别推出“帝道”“王道”“霸道”的治国策略,终于说服了秦孝公依照“霸道”实施变法,最终商鞅帮助秦孝公实现了变法图强的心愿。


第一次见秦孝公,商鞅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事后,秦孝公怒斥引荐商鞅的宠臣景监:“你推荐的什么朋友,就知道夸夸其谈。”商鞅反而高兴了:“原来秦公的志向不在帝道。”


第二次见秦孝公,商鞅从王道仁义讲起,秦孝公的兴致比前一次高一点了,但还是觉得不着边际,哈欠连天。商鞅更高兴了:“秦公志不在王道。”


第三次见秦孝公,商鞅用“霸道”来试探秦孝公,秦孝公很感兴趣,激动地握住商鞅的手:“请先生教我!”


后来,商鞅献上《强秦十策》,并将变法的细节进行了阐述,两人谈得很投机,连谈了好几天。会谈结束后,秦孝公决定启用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


商鞅到底是怎样打动秦孝公的呢?


帝道和王道采用的是孔子推行的仁道,重视道德教化,可以达到三皇五帝、殷、周那样的成就,是为正道。但是,它的实现,需要很长久的时间。


而霸道,非古代先贤留下的正道,它是可以速效成功的“强国之术”,崇尚功利主义,暴力威化,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当时的秦国积贫积弱,秦孝公心急如焚,哪有那么多时间实行帝道和王道,所以霸道之术正合他意。


本文提出的领导力的三种“道行”,简称“三道”,正是参考了商鞅的“帝道”“王道”和“霸道”的说法。


作者:黄大伟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摘编自《好经理:经理人的九项修炼》,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记评论、点赞、Get!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BOSS直聘立场。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