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涨工资?试试这 3 个好方法
最近和一位 95 后学弟聊天,聊到工资话题,瞬间两个人都来劲。忽然想起两年前曾写过一篇关于【涨工资】的文章。稍微修改和补充,重新分享给大家。
“工资决定理论”:什么决定了你的工资?
在正式提出我的建议之前,我想带大家了解下“工资”这个词,理解透了,你才会更好的涨工资。
你可能会说:工资不就是帮别人工作的报酬吗?有什么好了解的。
对,那你知道工资是由什么决定的吗?
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说:
工资只是劳动力价格的特种名称,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马克思在“工资决定理论”里面提出:
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举个例子:
互联网程序员的工资比餐馆服务员高,是因为培养一个程序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程序员一般要经过大学教育,而服务员小学毕业就可以干。
同时马克思还说:
工资不仅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还受到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影响。
1.劳动力供给曲线
在供给曲线上:工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但是工资到达一定临界值,劳动力随着工资上升,供给数量反而下降了。
这个原理可以用劳动者收入的金字塔结构理解。
大部分的人都是处在金字塔下方,比如一线工人,办公室基层人员,特点是劳动力供给量多,工资低。
少数人处在金字塔上方,比如总经理,总监等职位,劳动力供给量少,工资高。
从一线工人到管理级别,大多数人过不了这关,因为越往上走,门槛越高。
2.劳动力需求曲线
在需求曲线上,劳动力数量越多,单位劳动力的边际产出越低。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所以很多企业喜欢搞末尾淘汰制,是因为定期精简人员反而能提高劳动者效率。
涨工资的三个可行办法
很多人涨薪有个误区,总是站在自己这边思考问题。
比如:家里生娃、房租涨了、刚买了车和房,这些因素其实老板根本就不关心。
想要让老板给你涨薪,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
下面我将利用马克思的“工资决定理论”,结合实际场景,分享 3 个涨工资的好方法。
1.面试时候涨工资,多强化自己核心能力
马克思在“工资决定理论”里分析到:
劳动力需求方竞争,更容易涨工资
劳动力供给方竞争,容易降低工资
如果很多企业都想招聘你,你就容易涨工资。
如果你和很多人竞争同一个岗位,你反而容易降低工资。
举个例子,随着我国大学扩招,从 2001 年达 2017 年,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数量增长了 7 倍,现在已经超过 800 万,但大学生的起薪却不断降低。
2004 年有一项统计结果让人吃惊:中国大学生的起薪普遍降低了 25%,而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2017 年,智联招聘发布统计结果:大学应届毕业生月薪在今年下降 16%至 4014 元,已经是连续第二年下滑。
有人说:3000 块只够招个大学生,但招不到一个农民工。
面试谈工资,一定要利用“劳动力需求方竞争”,多找到几家合适的公司,然后从中挑选一家最合适的。
如何谈薪才能拿到最高工资呢?
建议找到自己身上最有竞争力的优势,在和企业沟通时候,多多强调自己的核心实力。
2.有了业绩涨工资,拿着结果让老板无法拒绝
在职场中,谈薪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当你有了比较出色的业绩,老板又比较开心的时候,就是涨工资最好的时机。
举个例子吧:
刚毕业的时候,我在一家电商公司,有个同事 A 比我早一年进来。
A 一开始是从客服干起的,后来觉得客服没技术含量,于是要求内部转岗,后来转到了运营部门,但收入依然和之前差不多。
他百思不得其解,向我抱怨说:
“自己加班那么多,公司却不给他加薪。”
我建议他别急,先干一段时间,等到有点成就了,再拿成就去和人事经理谈判。
后来公司备战双 11,他负责的平台营收涨了许多,他拿着周报去找人事经理谈判,没过几天,老板就给他加薪 30%。
3.利用外界竞争涨工资,声东击西最高明
职场中这类新闻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员工不提涨工资,老板也不会提。但是只要优秀员工提了离职,老板就会主动给他涨工资。
不过你没必要在找到工作前就提离职,你可以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等找到不错的机会后,再拿着别人的邀请和老板谈,这时候老板如果舍不得你走,肯定会给你涨工资。
如果老板没有给你涨工资的想法,你就直接跳槽,永远不要回头。
涨工资的前提条件:你的全部价值被低估了
马克思有句名言:资本靠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价值赚取利润。
什么是剩余劳动价值呢?
你的全部劳动价值-工资=剩余劳动价值
如果你的全部劳动价值没有提高,工资提高了,那老板从你身上赚到的剩余劳动价值就变少了,他们肯定不乐意。
所以想要让老板乖乖给你涨工资,必须要让老板意识到你的全部劳动价值提高了。
最后补充一点:好的公司,不会等人才主动提涨工资,他们每年都有绩效考核,鼓励能者多拿。
真正的狼性,是老板吃肉,员工也有肉吃。那些老板吃肉,员工求老板给他分一碗肉汤的公司,不去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