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面试法务,当被问到「为什么不选择当律师」时,如何回答更加分?
回答·135
最热
最新
- 我认为要从法务岗位优点和律师行业缺点来说,虽然不能抬一行贬一行,但是面试的时候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也不得不这么说。以下是我如果面试可能会言不由衷得表达的一些观点,不知道是否对你有用但是对我挺有用。 "法务岗位的优点: 法务比律师眼界广,可以从商业活动、内部人际关系、公司运营、法律各个方面考虑,权衡利弊法律只占了很小的一面。相比律师眼界更宽,思路更广,好好学公司行业知识的话案子做起来专业性更强。 律师行业的缺点: 好多律师会点法律就端着,讨论问题就觉得你騙咨询占便宜,好像别人都不会一样。有一些碰到很多案子只钻子不顾商业道德。很多时候这些律师如果不是领导熟人根本轮不到他们碰这些案子。本人不愿意和这种人当同事,而律师行业这种人比例比其他行业大很多。 综上,本人虽然已经通过司法考试多年,但是认为当法务更有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故选择从事法务而非律师行业。" 重申,以上只是针对面试时可能用到的思路,不代表本人真实想法,如果面试律师助理或者想挂证自然会有另外一套说辞,不过没有考虑过去律所,我也就没有去想另外一套说辞。如有得罪也便得罪。
- 1.法务工作收入稳定,律师收入依靠案源,做生意的朋友如果没有很多,刚开始做律师的几年收入比较低,多做几年企业法务再转做律师,案源方面会有很多帮助。 2.未来想做非诉律师,因此想在企业多积累公司的法律事务,未来做律师在投资并购等非诉领域会有比较大的优势。 3、律师职业风险比企业法务大,不认真为委托人做事不符合我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标准,太认真负责,诉讼案件会得罪的人太多,有可能遭受打击报复,不愿意承担律师的职业风险。
- 1.一定要从性格的深度来阐述一下,好处是别人看得到你未来很长的职业生涯不会产生动摇。另外,律师返回来再做法务,往往有太多的 GAPS。 2.一定要说明自己干法务这么多年成绩有多么明显,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个趁手而精进的行当。 3.要很老道地告诉对方法务与律师在工作起来的差异,是如何互补的。 4.记得要尊重律师的行当,同时说一下自己对两个行当不同收入结构的偏向。 订阅号: 法元外 worthsoTM
- 律师,特别是社会律师面临的群体是不特定的,工作性质仅为提供法律服务。而公司法务,不仅需要专业法律知识,还会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主营业务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本人对贵司涉及的行业领域十分看好且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希望能在法律专业上有所提高,更希望能获取本行业专业知识,成为具备法律专业知识、本行业专业知识、企业管理经验的综合性人才。
- 个人能力和社会资源综合计算后,我选择公司法务。 干律师要有好师傅带,要有好团队,出师之后要有案源,一年挣的钱要够养活自己和团队。业内戏称律师都是个体户。就是最好的总结。 目前咱得自身条件和周边资源综合考量还没办法去律所做律师。 公司法务虽然挣得少,但相对简单。
- 因为法务和律师需要的能力有所不同。 律师一般单独处理案件,最多和人合办案件,注重诉讼能力。 法务则需要和各部门协调,向领导汇报,需要更强的沟通能力。 选择法务而不选择律师行业的人,是为了学习和发展沟通能力。
- 面试法务:我认为法务比律师有挑战性,我喜欢挑战,不服输! 面试律师:我认为律师比法务有挑战性,我喜欢挑战,不服输!
- 1、专“业”程度不同 这里的专业指的是“行业”的“业”。法务主要服务于一家企业,针对的行业特点和会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范围相较于服务范围更广的律师而言会更窄,深耕这一部分法律的精力就要相对更多,意味着对这一部分内容的了解程度通常高于一般律师(这里不讨论做专业细分领域的律师)。在过往的工作中,我对与这一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付出较多,不想浪费自己之前的付出。 2、资源沉淀不同 多年从事公司法务的人相较于律师而言,更多了解到的是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在个人知识沉淀方面无论是专业内和专业外,也都会无形更靠近与企业相关的内容,更容易了解到行业明规则、潜规则,从而更好规避风险。在社会资源方面,法务在交易中对管辖的争取是个必经程序,因此如果是涉诉较多的企业,法务的司法资源日积月累也会更集中在企业所在地的管辖范围内,而律师则需要多多益善。律师因为有案源方面的考虑,所以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经营社交,并且需要营销自己,法务则无这方面的必要性,但如果有能力去做应该是能给工作锦上添花的。从我个人性格和之前工作中的积累来看,我更适合做法务,而不是去做律师。 3、工作状态不同 公司法务在一个企业里承担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是风险管理的工作,所以很多时候会被业务部门视为“卡脖子”的环节,从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对立。但是从法务的工作性质和本身的职责来说,坚持原则,避免风险大于收益是我们一定要秉持的。所以强势的作风不是必须但却有必要,长此以往工作状态会变得更较真和严谨,既要保证交易达成,又不能让法务审核的环节形同虚设,需要锻炼的是对内要能尽职尽责,对外还要坚持立场的同时又不能破坏客户关系,阻碍交易。 律师身为乙方,则需要即解决当事人的问题,还要把事儿做的让当事人觉着舒服,同时还要兼顾众多服务对象的需求,要有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即表现专业还要有服务精神,做到八面玲珑是最基本的要求。毕竟律师结果导向,所以可以较真适度,瑕不掩瑜就好。 性格相关是一方面,相比较两种工作状态,法务更适合我。 4、职业发展不同 做律师确实有更多的可能性,收入水平没有上限的同时,也没有下限。做法律工作时间久了,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会增加,我可以接受很大压力,但不希望家人陪我一起承担压力。做法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晋升通道对我个人而言于我职业特征没有冲突,在专业领域也能更踏实地精进提升。当然,对我个人生活和家庭来说,更稳定会让我幸福指数更高。 以上任何一条都可以单独拿来回答 HR 的这个问题,当然也可以选择部分或全部都说。只是个思路,有用就参考一下,没用也可以反驳一下让我完善一下自己的想法也好,至少我希望每一个答案的逻辑都是能站得住脚的。 作为法律工作者来说,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很重要,面对 HR 的这个问题,同样我们需要先分析问题,然后理解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无非是想要了解面试者对的职业规划相关信息,就业的稳定性,以及一部分的性格特征。法务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种,当然希望他人对我们的专业是尊重的,同理人力资源也是一样,将心比心,希望他人尊重你的专业也应当尊重他人的专业。所以,那些投机讨巧的回答,反问甚至用没考过这样的理由来回答的,多少有点叫板或者说像是以对方公司为跳板,不能说一定没有用,这个是因人而异,有的人不介意,但不代表放之四海皆准。 另外这个问题其实真的和每一个法律人的职业规划息息相关,认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一下,说一个符合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回答,你都能灵活应对接下来的其他问题,能更好的自圆其说。当然,多年法学教育应试赋予我们的“紧急立法权”带来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学会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即便能做到,至少也是逻辑通顺能够自圆其说的吧。
- 毫无意义的问题!不是法务问出来的吧!
- 法务和律师都是法律工作者,但是其对于法律知识的体系和技能类型的侧重点有点不同。从法律思维来说,法务更加强调的是事前的防患于未然,在法律风险发生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律师更侧重风险发生以后的处理,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将问题尽可能完善的解决。 在我看来,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事后止纷,更在于事前避险,所以我目前更想从事法务工作,培养这一种提前规避风险的法律思维。当然,我想这只是一个起点,在此基础上,我也想慢慢完善自己在问题出现的后的解决技能。这样才能在实务中既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做到可以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