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已经很靠谱,却在奢望配图

很多人太愿意听结论了,哪怕判断也可以,甚至还要求用图表的形式、短视频的形式展示,用最便捷的方法实践“拿来主义”。2021年11月中旬的时候,外企在中国拿地的报道(11月17日,铁狮门牵头以51亿元捡漏拍下上海长宁区地块;11月24日,苏州第三批集中供地共有21宗地块出让,总起始价393.1亿元。其中,位于苏州相城高铁新城板块的苏地2021-WG-64号地块由和宝(南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和房屋)以25.46亿元竞得),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分析能力和检验自己的资产配置是否有道理的事件。


第一,这两个事情,仅仅是两家外企的单独商业决策与行动吗?

第二,外企在中国房地产国内频频有负面消息的时候逆势拿地的地块有什么特点?

第三,国内房地产行业行进到这里,出现外企成交释放了什么行业信号?

第四,房地产低估的状态到来了吗?

第五,是配置房产相关证券化投资的时机了吗?

其实作为房地产基金投资,员外之前说过多遍了,大家有空去找找。现在主要是说思维方式。我们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结论,特别是这些结论都来自于很多自媒体、主流中介场面人,特别是很多结论说的过于笼统,有的结论之间趋同性暗藏差异,有的结论相互矛盾。结论其实并不是必须的,对于个人投资决策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反而更容易刻板照抄、激动行事。我们对整个经济形式和整体行为要足够敬畏,抱有的怀疑浓度要足够分量。

为什么呢?因为太多太多旗帜鲜明的观点被打脸,一些长期预测年头提出来,年尾就直接打脸了,很多人是被长期的反向政策打脸,很多人是被数据不可逆打脸。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下事情,实际上就具备了操作、甚至完成小成就的基础:

一、及时触摸的自己能够采用的资讯。为什么头条、COOKIE这些根据个人互联网留痕的记录、推送还被很多高人接纳容忍?因为大家确实需要增厚自己某种类型信息的阅读量和更新度,这样才能够保持专业水平及决策深度。


二、能够获得的信息触发了阅读者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渴求认知某种态势的动态更新的状态。


三、以上两点逐步能够形成某些合理投资行为的依据,并在模糊的正确性的引导下得出一个投资金额,并以此基础完成某些建仓计划生成,甚至完成部分建仓。

看到了吗?做决策和实施行动,有时候并不需要一个明确的结论来指引你,而是给你一个理由让你在某个区间内,无论是时机上的区间、资金量的区间还是合理判断的区间,能够让自己从容下注。这个时候不需要很显明的话语来告知自己该干什么,不需要用更加直白的配图、表格、曲线、视频来刺激和强化某些判断在脑海的印象,而是在合理认知之下处理一件非常客观理智的投入支出,或者退出减持。

依此类推,很多事情都可以按照这个模式去走。我们做一些决定,并不需要有人,不管是面对面的朋友,还是网络达人,来为我们开方子,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因为这些只能保证我们有一个方向,却完全在风险上有一个无比巨大的敞口,这个敞口,作结论的人不会负责帮你微调、纠正、兜底,而我们自己并不知道将要开启一个什么旅程。

知道事实,已经是人生一大幸事,已经足以凭此进一步做一些实质性的事情,可能由此进入到一个更好的阶段,具备这个能力,才有可能看见真实的自己的未来和潜力,才能说自己足够明智。经济增长的时段很多,很多人只说了一个方向,而不会给你更多的坐标,我们不太需要这种,我们自己要在争取在每一个“期待方向坐标”之前,尽可能获得足够多的已有事实和苗头表象,找到一个更细节的方向,及其配套的波动起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BOSS直聘立场。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